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工業(yè)化進程,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約有1.7%患有帕金森病,中國目前已擁有170萬的帕金森患者,超過全世界總數的四分之一。 值得警醒的是,接觸化學品、素面噴農藥都可能致帕金森!粗略估計,臨床約20%帕金森患者因環(huán)境“中毒”引起!中華醫(yī)學會帕金森病學組顧問、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神經內科劉焯霖教授表示,最年輕的帕金森患者只有十幾歲,不少“錳粉”工人罹患帕金森病至今躺在職業(yè)病院。 數字說話 全球400萬患者中有170萬人在中國 我國65歲以上老人約有1.7%患有帕金森 20%患者因環(huán)境污染或受化學毒素侵蝕“中招” “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占據總人數的10% 案例一: 久呆化學實驗室 中大老教授“中毒” 中山大學一位60多歲女化學教授一輩子呆在實驗室研究化學,結果逐漸出現手顫、肌肉僵硬、不能自控等現象,最后被確診患有“帕金森綜合征”,而根據調查,她并沒有帕金森家族史。 “雖然不能確定到底是眾多化學有害人體物質中的哪一種‘侵害’他所致,但可以明確的是,這位教授正是因為長期接觸各類化學試劑而患了‘帕金森綜合征’,它不同于‘原發(fā)性帕金森病’,因為它是后天‘中毒’等環(huán)境因素引起的。”劉焯霖表示,這是一種有根據的確診。劉焯霖教授介紹,研究認為,帕金森病病因主要有三:身體老化自然引起的維持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退化所致;遺傳易感性;接觸環(huán)境有毒因素,“毒物”破壞神經組織引起。 “之所以可以‘歸罪’于化學藥劑或有毒物質就是因為指向很明顯,而且原發(fā)性帕金森病患者(即沒有任何原因引起、人體自然功能老化所致)或是遺傳因素引起的帕金森患者與‘中毒’引起的帕金森患者在治療上有巨大反差。”劉焯霖教授告訴記者,由于毒素可以直接破壞人的神經組織,而不是單純的“多巴胺”缺乏,所以“中毒”引發(fā)的帕金森患者對藥物等的療效都不理想。“而且很多是職業(yè)病,可以追根溯源找到‘兇手’。” 案例二: 錳粉廠工人易中招 農藥中常含致病因子 “20歲剛參加工作沒幾年的錳粉工人就患病了,很多錳粉廠的工人患了帕金森病至今仍躺在職業(yè)病院里。”劉焯霖表示,他們曾在廣州幾家“錳粉”廠調查發(fā)現,一些工人就是由于長時間高頻率接觸“錳”,結果帕金森病發(fā)作。 “在來就診的患者里面,不少農民是因為每天在田里噴灑殺蟲劑時不戴防護面罩等任何隔離保護面具,結果患上了帕金森。”劉焯霖告訴記者,一氧化氮也是催生帕金森的“毒物”,不少人都曾在帕金森病發(fā)前有過煤氣中毒經歷。而記者了解證實,全球專家都幾乎一致認同,環(huán)境污染是導致帕金森病翻倍增長的原因之一。科學研究證明:除草劑內的百草枯、有機農藥等毒素,均是致病因子。 手機或電腦輻射也可能導致帕金森病 “我們粗略估算,在所有來就診的帕金森患者里,大概有20%是由于環(huán)境污染等毒素侵蝕人體引發(fā)了該病。”劉焯霖表示。 專家表示,現代工業(yè)的發(fā)展,一些農業(yè)、工業(yè)污染都有可能致病,如噴灑農藥的蔬菜,摻雜有各種化學成分的染發(fā)劑等。另外,還有專家分析認為,頻繁使用手機或電腦導致電磁波輻射等也可能促進帕金森病發(fā)生。所以,專家們提醒,雖然導致帕金森病的因素有多種,但自然退化和遺傳幾乎是防止帕金森病發(fā)作的“不可控因素”,只有現代工業(yè)迅速發(fā)展伴隨而來的環(huán)境污染影響應引起人們的重視。 青少年帕金森患者占據了一成 “每年都有不少十幾、二十歲出頭的小男孩小女孩來看病,他們也都患了帕金森病。”劉焯霖介紹,不少青少年患者在臨床都出現了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直、動作遲緩等表現。他介紹,嚴格來講,40歲以下人群觸發(fā)帕金森病臨床被叫做“青少年型帕金森病”,“這個群體人數也十分龐大,占據了帕金森總患者的10%”。 劉焯霖告訴記者,患帕金森的青少年往往有帕金森家族遺傳背景,“他們之所以會早發(fā)病,是因為基因突變,而不只是單純缺乏多巴胺而導致腦組織逐漸被破壞。” 帕金森已成中老年人“第三殺手” 劉焯霖教授向記者介紹,根據北京協和醫(yī)院近期一項大規(guī)模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60歲以上帕金森病發(fā)病率男性為1.7%,女性為1.6%。全球400萬患者中有170萬人在中國。“過去認為中國帕金森患者發(fā)病率低于世界水平,但最新研究表明,中國已經趕超上歐美等國家的發(fā)病率。”劉焯霖說。現在,帕金森已被譽為中國中老年人的“第三殺手”。 據調查顯示,帕金森病是發(fā)生于中年以上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較常見的變性疾病,起病年齡平均為55歲,發(fā)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遞增。每10萬人中的患病人數為200人。專家表示,帕金森病對病人的主要危害在于行動受限,姿勢和平衡破壞,直至運動障礙,造成殘障,在早年帕金森病的死亡多源于跌倒等意外的發(fā)生。 劉焯霖教授告訴記者,帕金森病的癥狀表現為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劉教授表示,經過合理治療,很多帕金森患者能保持較好功能甚至在手術治療幫助下減藥70%。這除了與帕金森病本身有關外,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患者本身的心理素質、醫(yī)療條件和家庭的關懷。專家認為,保持樂觀心情、意志堅強、家庭護理良好并能得到及時和合理治療的患者,大多都能保持長久的生活自理能力,病情發(fā)展相對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