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體與異體B-PT-B重建ACL術后均可取得良好臨床療效.異體重建的總體臨床效果接近自體重建,近期療效預示其前景良好。 前交叉韌帶(ACL)損傷是運動系統(tǒng)常見損傷之一,傷后關系疼痛、穩(wěn)定性差、自然修復困難,嚴重影響人的正常功能活動。 中華外科雜志二月第二期刊登一項研究,研究者 回顧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6年1月采用B-PT-B術式重建ACL的患者187例,其中有完整隨訪資料共142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49例,年齡15~57歲(平均26歲)。按照異體和自體B-PT-B重建進行分組,其中自體組38例,異體組104例。術后隨訪時行X線和KT-1000檢查,并按照IKDC、Lysholm、Irgang、Larson評分進行療效評價。并采用分項評分對疼痛、腫脹和膝關節(jié)松弛度進行評估。比較自體與異體骨-髕腱-骨(B-PT-B)重建前交叉韌帶(ACL)的療效。 第三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關節(jié)外科中心楊柳等研究人員研究顯示142例患者隨訪時間6~43個月,平均24個月,所有患者隨訪時移植物位置良好,KT-1000檢查雙側(cè)膝關節(jié)前向松弛度差值<3 mm.異體組:IKDC評分活動水平正常85例(81.7%),Lysholm評分(82.8±8.5)分,Irgang(79.2±7.3)分,Larson(86.7±3.1)分。自體組:IKDC評分活動水平正常29例(76.3%),Lysholm評分(84.6±9.5)分,Irgang(79.5±7.6)分,Larson(88.9±6.8)分。以上綜合評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分項評分中,疼痛評分:異體組(21.4±3.6)分,自體組(16.3±5.2)分(P=0.012)。腫脹評分:異體組(6.7±3.3)分,自體組(10.0±0.0)分(P=0.011)。關節(jié)穩(wěn)定性評分:異體組(14.7±5.1)分,自體組(16.0±6.8)分(P=0.212)。 因此可見 自體與異體B-PT-B重建ACL術后均可取得良好臨床療效.異體重建的總體臨床效果接近自體重建,近期療效預示其前景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