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臨床報道 > 正文 |
我國科學家找到遏制腫瘤有效代謝物 【?2009-04-13 發布?】 臨床報道
4月10日,國際權威雜志《科學》發表了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熊躍、管坤良教授所領導科研團隊的研究成果——“神經膠質瘤衍生的IDH1突變顯性抑制酶催化活性,激活HIF1”。這一成果初步探明了基因突變促進神經膠質瘤生長的分子機理,找到了遏制腫瘤生長的有效代謝物,為神經膠質瘤及其他腫瘤的治療帶來新的曙光。
《科學》為該論文配發了評論文章,對該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科學》表示該成果對神經膠質瘤基因突變分子機理的揭示具有開創性意義,阿爾法酮戊二酸(KG)類似物對包括神經膠質瘤在內的其他許多腫瘤的生長均有遏制作用,為臨床腫瘤藥物的開發找到了一條新路。 去年10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在《科學》雜志發表研究論文,發現惡性膠質瘤中的異檸檬酸脫氫酶1(IDH1)發生突變,這一結果迅速被世界上多個實驗室在大量的腫瘤樣品中確定,這些研究表明,IDH1基因突變在繼發性神經膠質瘤中的突變頻率高達75%以上,使得IDH1基因成為潛在的神經膠質瘤的診斷指針和靶向治療目標。而實現靶向治療的關鍵是發現IDH1基因突變促進腫瘤生長的機理,這正是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分子細胞生物學研究室(復旦MCB)科研團隊做出的重大貢獻。 復旦MCB研究人員刻苦攻關,很快發現:IDH1基因突變會抑制細胞內IDH1的活力,導致胞內KG水平明顯下降,而KG的下降則進一步導致脯氨酸羥基化酶(prolylhdroxylase)活力的降低。仿佛推倒了多米諾骨牌一樣,一系列反應導致了細胞缺氧誘導因子(HIF1)的穩定性增加,從而激活了HIF信號通路,最終促進腫瘤生長。 在這一過程中,IDH1基因突變就像是為腫瘤細胞的增長大力踩了一腳油門,而復旦MCB科研人員卻為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找到了珍貴的“剎車”。在發現神經膠質瘤基因突變分子機理后,科研團隊并沒有淺嘗輒止。他們欣喜地發現,一種體內代謝物KG類似物可以有效抑制HIF1的增加,降解其活性,繼而阻止HIF信號通路的激活,給腫瘤細胞的增長來了一腳大力剎車。值得一提的是,這種KG類似物是將人體自身細胞內的代謝物加以改良,可能無毒副作用和排斥現象,又極易進入細胞,很快可以應用于臨床,為腫瘤治療新藥的開發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 更令人欣喜的是,由于HIF1在許多腫瘤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該分子機理的發現也能為攻克其他腫瘤提供很好的借鑒意義。而KG類似物對除神經膠質瘤外的其他腫瘤同樣有著有效的抑制和治療作用。 在令人鼓舞的成就面前,有這樣幾個數字更令人感到驚訝:科研人員平均年齡只有30歲;團隊包括了4名教師、15名研究生、3名技術人員和1名實驗室管理人員,研究的主要力量是三年級以下的研究生;僅歷時6個月就成功完成課題并獲得《科學》的發表通知;《科學》雜志在短短1個月內快速完成對論文的一審和二審,更是特地選在美國癌癥研究協會第100屆大會召開之前發表。據MCB指導老師之一雷群英介紹,包括《科學》上發表的這篇文章,這支團隊僅三月份就有三篇文章被不同的國際主流雜志接受。
更多關于 腫瘤 的新聞
《上海醫療器械批發》產品推薦
|
合作支持:中華醫學會 | 中華醫院管理學會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家用護理器械商城 | 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 | 醫學裝備協會 |
刊登廣告 | 友情鏈接 | 廣告代理商加盟 | 關于美迪 | 法律聲明 | 隱私保護 | 網站地圖 |
把美迪網放進收藏夾 把美迪醫療網介紹給我的朋友 給美迪醫療網留言
美迪醫療網廣告業務聯系:021-51601230 產品咨詢業務聯系:021-51601230 傳真:021-56532303 ![]()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許可證:(滬)-經營性-2009-0003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090029 ![]() ![]() ![]() 公安備案號 31010602000199 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許20210003號 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 滬靜藥監械經營備20220042號 營業執照: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108676284138X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書:(滬)-非經營性-2023-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