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見病,室間隔缺損是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之一,其主要原因可分為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兩類。根據國外近年的研究,許多學者發現骨形態形成蛋白受體IA(BoneMorphogeneticProteinIA,又名ALK3)在心臟的發育及心肌細胞的分化中起重要作用,并與室間隔缺損形成有關。但它是一種上游的信號傳遞分子,在多種臟器和組織表達,而非心臟特異的信號傳遞分子。為了探索心臟特異的ALK3下游基因,利用alpha-MHCCre+loxP系統繁育心臟ALK3基因敲除小鼠,用PCR選擇性cDNA差異顯示法篩選其下游基因,同時用原位雜交的方法分析這些心臟特異基因表達情況及其與室間隔缺損形成的相關性,并進一步研究這些信號傳遞途徑。為探索其發病機理和基因治療提供理論依據,也可為新藥研究提供靶點。
負責此項目的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是一所有80多年歷史的省屬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是浙江省內醫療機構中功能最齊全、設備最先進的單位之一。目前它擁有1350張床位,在編職工1728人。醫院的目標是在五年內把新的溫醫一院建成與國際接軌的現代化大型綜合性醫院。
項目負責人楊德業,博士后,溫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心內科副教授。在上海醫科大學分子遺傳中心宋后燕教授的實驗室讀研究生期間參與并完成了863攻關課題的子課題“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tPA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中的應用”,并寫了題為“作用于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t-PA)A鏈單克隆抗體制備和應用”的論文。1993年-1997年,在溫州醫學院附屬二院心內科工作期間,承擔了高血壓病研究課題“雅施達與硝苯吡定在逆轉高血壓病左室肥厚的對比研究”,1998年-2001年12月,留學美國,并承擔了美國國家級課題(NIH課題)“骨形態形成蛋白的受體IA(BMPRIA,ALK3)基因的研究”。2003年,負責的“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致病相關基因的實驗研究”入選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人才培養項目。
|